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揚“五老”精神,支持更多老同志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2020年11月至12月期間,我校團委、關工委舉辦了“讀懂中國”美術作品鑒賞系列分享會。

胸懷赤子之心 弘揚前輩精神
11月4日,我校于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舉辦了《讀懂中國》美術作品鑒析分享會第一期。分享會由關工委主任李月主持,胡川妮教授、楊紅教授主講。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胡川妮以歷史為脈絡,介紹胡一川先生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作品及履歷,回顧老院長胡一川先生如何將藝術理想與黨的奮斗目標保持高度一致,扎根于人民群眾,完成使命的奮斗歷程。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面對民族的苦難,胡一川先生總是堅毅地將目光投向時代前線,他創作的《到前線去》等作品,成為解讀中國革命史進程的重要文化記錄。

“先學做人,再事丹青”。楊之光先生書寫的人生格言,現已成為廣州美術學院的校訓。楊之光先生堅持要做第一個用國畫畫光的人,創作出《不滅的明燈》《浴日圖》等表現光的優秀作品。楊紅重點介紹了父親在1974年創作的著名畫作《礦山新兵》,并分享了楊之光先生用藝術鐫刻時代,用品行點亮人生的人生事跡和藝術追求。

堅守藝術理想引領社會風尚
12月28日,我校于昌崗校區會議廳舉辦“讀懂中國”美術作品鑒析分享會第二期。褚朱炯老師通過兩幅巨幅油畫帶領同學們感受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和意志品質。

油畫《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由郭健濂、褚朱炯、井士劍于2017年創作,畫面以李保國在蘋果園中給村民傳授剪枝技術為刻畫主體,他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作品充分體現出主人公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
《互聯網的春天——農村電商》,圍繞互聯網造福國家與人民的主題展開,由郭健濂和褚朱炯創作。作品構思選取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上行兩種農村電商主要形式,創作緊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主題,以油畫形式多層面展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喜人場景,反映新中國主題性創作的藝術水準與社會貢獻。

翰墨丹青守初心,名家賞析傳經典。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會后,老師們對于學生們的提問耐心解惑,也寄希望于當代青年學子:堅守藝術理想,把握引領文明新風的社會責任;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涵養家國情懷,把握時代脈搏,引領社會風尚,以精品奉獻人民,努力創作無愧于時代的文藝精品!
(信息來源:校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