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服務器藝術承辦,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協辦的國際論壇“藝術認識論的符號方法”在廣州美術學院昌崗校區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論壇分為研究生演講研討和國內外專家演講研討兩個環節。本次論壇總策劃、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范勃,瑞典隆德大學副教授米克爾·蘭塔,國際論壇執行策劃人、當代藝術批評家、獨立策展人顧振清,策展人、批評家藏策,廣州畫院劉晟,學校黨政辦、宣傳部、研究生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繪畫藝術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學院部分教師和學生約300余人參加了論壇開幕式。范勃和顧振清分別致辭,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院長宋光智主持開幕式。
范勃在致辭中對遠道而來的嘉賓表示了熱烈歡迎,他認為廣美在實踐教學上非常注重培養同學們問題意識、思辨能力、批判思維,從而形塑同學們的藝術觀念。此次研究生論壇對同學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交流機會。同學們通過學術交流、思想碰撞,進一步思考研究生學習階段該如何處理好研究與創作的關系,將思想觀念轉化為藝術語言,建構從認識論到方法論的總體型構。他指出,廣美的藝術教育強調立足本土,面向國際,在開放的大視野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創作的學術品格。本次國際論壇從認識論的角度切入,通過研討“藝術認識論的符號方法”,進行學科發展的前沿探索,對藝術在這個時代所承擔的角色與意義發起追問,深入探討藝術創作理論與方法的方方面面。
顧振清在致辭中表示,今天的藝術創作建構在一個現當代哲學的視野當中,人類是在新現象學和后現代主義哲學的基礎上看待知識生產、藝術認識論,廣州美術學院開放的學術氛圍使其在教學及研究方法上有新的視野。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待藝術,在追求未知、規劃未來的領域,同科學技術一樣,藝術具有創造性的品質,除了審美功能以外,它更大的功能是提高我們的認知層級,是作為一種知識生產為人類發展作出貢獻。
宋光智認為通過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就研究生藝術創作認識論展開探討,以發言、對談以及主題演講等方式進行面對面的學術交流,對研究生的指導直觀而具體。這是學校一貫堅持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一個良好呈現方式,對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與學科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后,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劉可宣布進入研究生研討環節,他提到,認識論的研討與學院研究生的通識課程相關,通過創新性教育模式,讓藝術家、同學們理解和學習到藝術生產機制并進行創造性運用。
論壇由17位研究生分成五組發言,16位嘉賓老師分別參與對談。褚朱炯博士和陳國輝博士分別是論壇分場主持人,在論壇上,研究生發言闡述自身藝術創作實踐理念及創作思路、成果介紹,嘉賓就其闡述進行分析、提問、對談、引發思考及提供有益指導,對研究生來說是充滿壓力又獲益良多。
晚上舉行國際論壇的第二個環節,顧振清為執行策劃人,邀請了八名國內外專家分成兩個議題進行主題演講。分別是:波蘭什切青藝術學院國際合作處副處長、副教授,科學、技術發展與媒介支持協會主席,國際藝術、科學、技術與媒介跨學科研討會發起人安德利亞·古斯庫斯,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終身教授托尼·布朗,瑞典隆德大學副教授米克爾·蘭塔,德國漢堡品牌大學教授、前漢堡藝術館館長克勞斯·米維斯,策展人、批評家藏策,暨南大學教授彭佳,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陳銜,策展人、批評家顧振清。
該環節的第一個議題為“符號學作為一種認知結構和藝術方法”;第二個議題為“創新、標出與知識生產”。主題分別為“分形幾何、自然與藝術”“分類研究與藝術概念”“公共藝術的思想實驗”“當代藝術的符號演化邏輯”“未知世界與知識系統”“生物藝術與景觀社會”“藝術創新的認識論基礎”“藝術與符號學的底層邏輯”。八位嘉賓就各自研究領域和關注的藝術現象進行分享闡釋,從符號學與藝術生產出發,思路開闊,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藝術認識論的思想盛宴。






(信息來源:繪畫藝術學院)